增加居民收入助推房屋装修
增加居民收入助推房屋装修
居民收入与住房开支息息相关,也与居民房屋装修紧密联系。在刚刚闭幕的“两会”上,温家宝总理坦言房价还远没回到合理价位。他同时称,合理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,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。
温总理对住房问题的态度极为明确,就是当前还处于总体偏高水平、未来应当以房价收入比等相对指标作为评判标杆。这样的表述其实厘清了房地产价格高低、泡沫与否的标准。以房价收入比为标准,当然意味着要抑制高房价,但从另一面也反映,必须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。这样的“两手抓”才能整体提升全社会的住房福利水平,让老百姓在买得起房子、装修得起房子的前提下,也让房地产这条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都有“饭”吃。
在发达国家,房价收入比一般维持在3至6间,也即购房开支相当于居民家庭3至6年的总收入水平。相比之下,国内各城市房价收入比大多高于发达国家,特别是部分大城市已达15以上,加上购房者承担的房贷利率普遍高于同期CPI指标的涨幅,购房和装修成本也自然“水涨船高”。如此之下,居民收入承受房价的能力自然不足,更谈不上扩大装修,改善居住环境。事实上,在土地政策、信贷政策、限购政策、房产税试点四大举措轮番上阵,而房价仍难消融坚冰的今天,必须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”来使房价合理回归,也就是说能够让老百姓买得起房,装修得起房。这个举措,不仅能起到降低房价收入比的作用,还能通过扩大内需刺激萎靡不振的实体经济,这绝非当年“四万亿元投资”所能起到的功效。
这种考量是有数据支持的。因为我国经济已步入高速发展期,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,是美国次贷危机、欧债危机后能带领全球实现经济复苏的新引擎。然而,在经济总量上去后,我们的居民收入分配却被忽略。以北京为例,去年人均GDP约12447美元,已接近富裕国家水平,但去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,仅为人均GDP的约40%。因此,必须通过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效率相匹配。
在上周结束的国务院“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确定会”上,“坚定不移贯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”与“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”被放在一起。可见既要搞好宏观调控,又要切实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
怎么提高居民收入,并利用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包括住房购买装修在内的扩大内需,进而增强房地产业下游实体经济的活力?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。1960年,日本启动了一个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”,除了政府将大规模财税让利于企业和个人之外,还通过行政干预优化社会收入分配格局,通过扩大个人消费提振当年呆滞的经济。
中国也是如此,一旦居民可支配收入获得了实质性提高,那么对购房、装修支出的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加强。届时,在房价稳步回归、居民购买力提升的双赢中,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效应也能全民彰显。否则,大批房企集中倒闭、上下游建筑、建材行业的坏账风险、产品出路问题,仍然会对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形成较大冲击。
- 上一篇:唐人:从齐家网的发展谈O2O模式
- 下一篇:壁纸施工中的上胶和铺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