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奥运会装饰画叮叮当当中创作107
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韩林园 通讯员 杨佳奇
“匠心筑艺 非遗助力”厉柏海铁艺画展展会现场。
最近,非遗传承人厉柏海每天都忙碌不已。为了献礼即将到来的亚运会,这位74岁的老人四处奔波,陆续筹备数场迎亚运系列铁艺画展。
比如,眼下在杭州市临平区体育中心体育场内,一场以“匠心筑艺 非遗助力”为主题的厉柏海铁艺画展正如火如荼进行。展览内容汇集厉柏海制作的历届亚运会会微、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微和吉祥物、第4届残亚会会徽和吉祥物等亚运全系列铁艺画作品约107幅。
厉柏海为亚运马术赛事的特别创作。
情有独钟 郎心如铁
创作107幅亚运铁艺画
“铁艺画不像一般画画,可以画出立体感。我必须要在敲的时候,把马敲出立体感。比如马腿,哪个地方要高一点,哪个地方要低一点,非常讲究敲的技巧。”厉柏海介绍。
画上,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坐在一匹白马上,牵动着缰绳让马儿高高跨越围栏,十分活泼生动,特别可爱。
这是厉柏海专门为亚运马术赛事创作的铁艺画。前不久,杭州亚组委与香港赛马会签署《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马术项目技术支撑合作备忘录》,厉柏海借此契机将画送至亚组委,并经由亚组委转赠给香港马会,以此献礼亚运。
“作品都是油漆上色,单一颜色的作品上色相对容易一些,像亚运会徽这样的作品,不仅有多种颜色,而且是渐变色,油漆涂抹不理想就要擦掉重做,非常耗时耗力。”早在2019年,杭州亚运会会徽一发布,厉柏海就有了把会徽制成铁艺画的想法,他第一时间把图样打印出来仔细研究,以铁铸画。
在“敲打”铁艺画的40余年里,厉柏海对体育题材情有独钟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厉柏海曾用4个多月的时间敲打出一套《奥运福娃兵团》,作品不但获得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,他还因此接过第53棒火炬,被推选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。现在,亚运会即将在“家门口”举办,厉柏海更是满满期待。
“我想通过创作铁艺画,作为手艺人参与到亚运盛会当中。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亚运火炬手,这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动力。” 目前,他围绕杭州亚运会主题,已创作亚运全系列铁艺画作品107幅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亚运盛会当中去。
厉柏海所铸铁艺画与原图的对照。
“叮叮当当”四十余年
敲敲打打铁中求艺
厉柏海与铁艺画的缘分,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。偶然间,厉柏海看到一部电视剧《铁画传奇》,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、爱捣鼓各种新鲜玩意的他,一看到这项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民间艺术,就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。于是,他专程赶赴铁画之乡安徽芜湖,四处走访铁画艺人,了解到铁画制作工艺。
回来后,厉柏海利用业余时间,找来铁丝、铁皮等材料,“叮叮当当”地敲打起来,用心琢磨铁艺画的制作工艺,这一“敲”就坚持了40余年。
经过潜心钻研,厉柏海在“芜湖铁画”民间工艺的基础上,通过描图、剪裁、敲打、上漆、组装等十几道工序,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,并独创了“铁艺画”这一特殊的工艺画种。
2009年退休后,厉柏海对铁艺画的“痴迷”更是一发不可收拾,经常在工作室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,先后创作了200余幅铁艺画作品。
在一间不到10平米的工作室内,厉柏海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。
如今,厉柏海不仅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,还接收了两名艺术传承人。亚运盛会成功举办后,他计划在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到来前,和徒弟们一起完成系列纪念铁艺画作品,来表达对伟人的敬意。
“铁艺画不仅是业余爱好,更是我以绵薄之力弘扬民间艺术的尝试。”40余年坚持敲打,厉柏海奉献给家乡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,还有那颗传承非遗文化的拳拳之心。他说,作为一名退休干部,一名铁艺画非遗传承人,他会一直创作下去,让更多人市民朋友们感受到非遗的魅力。